杜守宇 研究员 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
2015年6月29日
1、主要的马铃薯病毒病
马铃薯病毒病一般表现:叶绿素分布不均,呈浓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,严重时叶面皱缩,全株矮化,有时伴有叶脉透明。该病通过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。
(1)马铃薯卷叶病
马铃薯卷叶病毒是最主要的马铃薯病毒性病害,在所有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普遍发生,易感品种的产量损失可高达90%。
症状:初期症状在流行季节由蚜虫传播感染造成,上部叶片卷曲,尤其是小叶的基部。这些叶片趋向于直立并且一般为淡黄色。对许多品种而言,它们的颜色可以是紫色、粉红色或红色。后期感染可能不会有症状。高感品种的块茎薯肉中有明显的坏死组织。次生症状(从被感染的块茎长成的植株)也称继发症状,是基部叶片卷曲、矮化、垂直生长及上部叶片发白。卷曲的叶片变硬并革质化,有时它们的背面呈紫色。
防治措施:①可以在种薯繁育时淘汰病株,筛选健康植株来防治马铃薯卷叶病毒。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,避免偏施氮肥。③防治蚜虫。蚜虫发生初期,用40%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.5%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,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,每亩喷药液45公斤,每10天防1次,连防2-3次。④喷药控制:在病毒发生初期,喷施抗毒丰(0.5%茄类蛋白多糖水剂)300倍液,或20%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5%菌毒清水剂500倍液,1.5%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,15%病毒必克可湿性500倍液喷雾,每亩喷药液45公斤,每隔7-10天喷1次,连喷3-5次。⑤用脱毒种薯做种薯,种植抗卷叶病毒的品种能有效防治该病毒。
(2)马铃薯Y病毒和A病毒
马铃薯Y病毒是马铃薯第二种主要病毒性病害。它通过感染的块茎长期存在并由蚜虫非持续性地传播,产量损失可达80%。
症状:马铃薯Y病毒症状随着病毒株系、马铃薯品种及环境条件有很大变化。脉缩、叶片卷曲、小叶叶缘向下翻、矮化、小叶叶脉坏死、坏死斑点、叶片坏死和茎上出现条纹都是典型的症状。不太敏感品种的反应只是发生轻微的花叶,或者不表现出症状。
马铃薯A病毒的许多方面类似于马铃薯Y病毒,它在某些品种中出现时,一般比马铃薯Y病毒轻,产量损失可达40%。马铃薯A病毒引起花叶(有时很严重)、黄化、斑驳、泡突、叶面粗糙,同时也发生脉缩和卷曲,叶片可能出现闪光。马铃薯A病毒症状通常较轻,但不易与Y病毒的症状区分开来。
防治措施:马铃薯Y病毒和A病毒可通过无性选择和种薯繁育过程中淘汰病株来防治。选用脱毒种薯和抗性品种对防治该病也非常有效。
(3)花叶病
马铃薯叶片的花叶症状可能由多种病毒引起,有时病毒可能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产生症状。这些病毒是X病毒、S病毒、M病毒以及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A病毒。
症状:X病毒可引起10%以上的产量损失,损失程度与病毒株系及马铃薯品种有关。它通过带病种薯或接触传染(不是通过蚜虫),通常症状为轻花叶,有时产生斑驳或坏死斑,叶片颜色深浅不一,但叶片平展不变小,不变形不坏死。斑驳花叶常延着叶脉发展,有时在叶片褪绿部位上产生坏死斑点。有的致病株系可能引起叶片皱缩、植株矮化。某些品种对特定的病毒株系过敏,反应为顶部坏死。
S病毒很普遍,植株感染后可能有轻微的症状,它对产量的影响不大。但与X病毒或M病毒混合侵染时可减产20-30%。它通过感病块茎接触传播,有些株系通过蚜虫传播。其症状因品种和病毒株系不同,症状有所不同。在多数品种上,引起叶脉颜色变深、叶片粗缩、叶片下卷、叶色变浅;有的品种感病后,发生轻度斑驳、脉带;少数易感品种后期叶片呈青铜色,严重皱缩、叶面产生小的坏死斑点、甚至落叶。有的品种症状不明显,甚至无症状。
M病毒病又称马铃薯小叶病、卷花叶病、脉间花叶病和副皱花叶病,没有Y病毒、X病毒或S病毒普遍,马铃薯受害后减产9-49%。它通过感病块茎、接触或蚜虫传播。虽然在一些品种上表现出轻微花叶或重花叶以及叶皱缩,但在某些品种上它通常是潜伏的。在特定的环境下,易感品种的叶柄和叶脉上有坏死斑点出现。小叶型的症状表现,其症状:由植株心叶长出的复叶开始变小,与下位叶差异明显,新长出的叶柄向上直立,小叶常呈畸形,叶面粗糙,发芽后生长初期症状较明显。
防治措施在种薯繁育过程中通过无性筛选和使用脱毒种薯可以防治X病毒、S病毒和M病毒病害的发生。当有明显的症状出现时,淘汰病株是很有用的。抗X病毒的品种很有效。
(2)病毒病的防治方法
①及时防治蚜虫:每亩用20%的吡虫啉可溶液剂5-10ml,或3%啶虫膦乳油10-15ml,或4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ml,以上药剂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。
②发病初期,喷洒1.5%植病灵2号乳剂1000倍液,或20%病毒A可湿性500倍液。
③改进栽培措施:及早除病株精耕细作,高垄栽培,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量的氮肥,增施磷钾肥;注意中耕除草;严防大水漫灌。